ky818smKy818sm  2022-09-05 10:03 旷野小屋_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128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返回到目录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春》教材知识全解

教材知识全解

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春”是本文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

中心意旨
本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赞美了给人们带来活力、希望和力量的春天,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结构思路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春》教材知识全解
表达技巧
1。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文章一共描绘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衔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以开拓意境,揭示题旨。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富于变化。
2.语言朴实、隽永。 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语言清新朴实,写草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的。从达意上说,通俗易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

重点难点
1.作者分别描绘了春天景物的哪些特征?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春》教材知识全解
2.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
本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如作者描绘“春草图”.意欲表现春草之可爱,但作者却不直接抒情,而是客观地写春草的情态、色泽、长势等,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如抒发对春草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无一处有“生命力”之类的字眼,但读者从“钻”不难看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从“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不难看出春草无所不在的勃勃生机;写绿草如茵之可爱,同样也没有“可爱”之类的字眼,只写人在春草上的欢乐之态:至于春草给人的舒适之感,只写它的软绵绵,并用轻悄悄的风加以衬托,这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易错易混全解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者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它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不同之处在于:①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②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③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物的特点和遭遇)。④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某某”,借景抒情则不是。据此判断,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

返回到目录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