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4-20 09:15 旷野小屋_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4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世界文学名著《嘉莉妹妹》(pdf电子书下载)[s2381]
译者的话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赛的力作,
在美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嘉莉妹妹》描写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从小镇来到大城市
谋生的故事。小说围绕嘉莉和她的两个情人之间的瓜葛,再现
了19世纪末美国城市生活的广阔画面,其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可与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相媲美。事实上,巴尔扎克正是德莱
赛推崇的作家。《嘉莉妹妹》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于这种现实主
义的笔触。细节的堆砌和直言不讳不加掩饰的描写,揭示了商
业社会中以金钱为杠杆的人际关系和世态炎凉。德莱赛的目
的并不是编出一个爱情故事供人们酒后饭余消遣。他把小说
作为人生的实验室,以显微镜般的洞察力观察人生,力图发现
生活的真理。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与其说是孤立的个人,不如说
是代表一类人的标本。这些人是活生生的,有着人的七情六
欲,人的弱点和追求。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描述,他向人揭示主
宰人的行为的多种动力。在他看来人并不是自由的,人只是风
中的小草,任凭种种他无法左右的力量的摆布。《嘉莉妹妹》第
一章的小标题是:“A Waif Amid Forces”——“处于各种
势力之间的漂泊者”。嘉莉是如此,赫斯渥也是如此。那么有
哪些力量在左右着人的行为呢?
1嘉莉妹妹
这些力量有内在的,外来的,还有相互的。人的种种欲望
是人的行为的内在的动机。财富欲和享受欲驱使嘉莉来到芝
加哥,性欲使杜洛埃和赫斯渥分别迷恋上了姿色出众的嘉莉。
他们各施手段,把嘉莉弄到手。贪婪诱使赫斯渥从店东的保险
箱里拿了一万块钱。不仅如此,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杜洛
埃有了嘉莉后,仍去勾引女仆;嘉莉在有吃有喝以后,开始不
满足安定的生活,羡慕起更豪华的生活。一旦成为名演员,过
上了豪华的生活,她又感到自己并没得到幸福,她又开始新的
追求,新的渴望。在小说的结尾,德莱赛感叹人心的盲目的追
求,并且预言嘉莉将永远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渴望着,憧憬着
她将永远不会感觉到的幸福。这个结尾是意味深长的。从某
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永不满足永远追求的历史,这
是人性使然。在德莱赛看来,人类处于文明的中间阶段。人已
非禽兽,因为人已经不完全受本能欲望的支配;但是人还没有
完全成熟,完全受理性的支配。人就在本能和理性之间摇摆。
人并不是单纯受本能和欲望的支配,人也受社会和环境
的影响,金钱社会对人具有巨大的腐蚀力。嘉莉道德上的堕落
是大都市这个环境造成的:一方面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激起人
的欲望,另一方面却是一贫如洗,连最起码的需求也无法满
足。嘉莉走投无路,被迫与人同居。德莱赛通过嘉莉姐姐的梦
境来暗示工业社会令人堕落的作用。在敏妮的梦中,嘉莉从一
口矿井中掉下去了:通向地狱之门的是一口矿井——工业社
会的象征。
既然人是受他无法左右的力的摆布,人不能为他的行为
负责。按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小说传统,嘉莉当然是堕落了,应
2嘉莉妹妹
该受到惩罚才对。可是她没有像哈代笔下的苔丝或者克莱恩
笔下的街头女郎梅季那样死去,却飞黄腾达,一举成名。正是
这一点,使道德家们大为恼火,也使小说几乎不得出版。但在
今天看来,嘉莉这个人物更多的是引起我们的同情。杜洛埃勾
引嘉莉,但他是“不由自主的”,他受着内心欲望的支配,就像
他需要早饭一样。而赫斯渥沦落为丐,以自杀了此残生的结局
更具有催人泪下的感染力。所以在《嘉莉妹妹》中,你无法把人
物划分成好人或坏人。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善念和恶念交织
在一起。
德莱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本人的生活经
历。他出身在印地安纳州一个德裔移民家庭,父亲曾开过一个
小毛纺厂。但是毛纺厂失火,他父亲从此穷愁潦倒,到处打工,
维持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德莱赛兄妹众多,但是只有一个哥
哥有正当职业,其他的哥哥姐姐们生活无着落,有酗酒作案
的,有出卖色相的。德莱赛本人从小干活,15岁到芝加哥谋
生,干过各种杂活,饱尝人生的辛酸。《嘉莉妹妹》就是根据他
姐姐埃玛的经历写的。埃玛和一个有妇之夫有染。这位有妇
之夫霍普金斯在芝加哥某饭店当出纳员,在事情败露后,从饭
店偷了一笔钱携埃玛逃往蒙特利尔,后又将钱还给了饭店。深
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经历使德莱赛写来得心应手,一个个
人物跃然纸上。
《嘉莉妹妹》是德莱赛的第一本小说。此后他又写了《珍妮
姑娘》、《欲望三部曲》、《天才》、《美国的悲剧》等长篇小说。他
的小说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一反维多利亚小说和以詹姆
斯为代表的高雅传统,以粗犷强劲的文风,在美国文学史上揭
3嘉莉妹妹
开了新的一页,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嘉莉妹妹》不仅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佳作,值得
中国读者阅读。
《嘉莉妹妹》现有两个版本,标准本和复原本,复原本为德
莱赛原稿,标准本是经过德莱赛的朋友阿瑟·亨利、德莱赛太
太怀特和德莱赛本人的删削修改以后的定稿本。本译本根据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的版本,即1990年的标
准版译出。
肖淑蕙
1995年8月8日于合肥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