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818smKy818sm  2024-04-20 08:30 旷野小屋_123ppp资源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2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跳至底部下载链接

《雪莱抒情诗选》(pdf电子书下载)[s2376]
译 本 序
  英国十九世纪诗坛上的两颗巨星——雪莱和拜伦,是我
国读者久已熟悉的了。他们在热情的诗歌中发出革命的号召,
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灵。要是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诗歌活动
的话:可以说,他们是革命浪漫主义者,也就是英国工人运
动尚在雏形时期的代言人。关于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
级状况》一书中曾经说:“雪莱,天才的预言家雪莱,和满腔
热情的、辛辣地讽刺现社会的拜伦,他们的读者大多数是工
人……”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诺说,马克思曾称雪莱是“彻
头彻尾的革命家”。
在十九世纪初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彻底改变了社会
面貌。社会迅速地分裂为一方面是贵族、资本家和极端富有
者,一方面是赤贫的无产阶级;旧日比较稳固的中间阶层不
断地分化,小工商业者或者上升,或者下降。社会进步的动
力无疑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头上。但此时的无产阶级本身
还是比较薄弱的,政权还强有力地掌握在贵族及资本家手里。
在这种反动势力的统治下,工人运动尽管前扑后继,但由于
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成熟发展起来:例如,较早的路德
分子破坏机器运动和较后的宪章运动,便是以本身的弱点而
致失败了的。但英国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意愿和憧憬却坚强
地存在着。就是基于这一憧憬,产生了英国文学中的革命浪
·1·雪莱抒情诗选
漫主义。
诗人雪莱(1792—1822)出生在富豪的贵族家庭,他所
进的学校也是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的,先是在伊顿中学,一
八一○年进入牛津大学。可是,雪莱自始即对于当时由教会
所严格控制的大中学教育深感不满。在牛津大学不过半年,便
因为散发了自己所写的小册子《无神论的必要》而被学校开
除出去。这激怒了他顽固的父亲,家庭从此和他断绝了关系,
只保留对他微薄的金钱接济。他的未婚妻也和他解除了婚约。
从此,自十九岁开始,雪莱就成了被上层社会排挤出去的流
浪儿,但同时,一个日益坚决的革命者也逐渐成长起来。
生活的贫困颠沛,再加以社会的诽谤和迫害,却毫没有
顿锉雪莱的坚毅的意志。他本人就象他所歌唱的“云雀”一
样,带着欢乐的歌唱直飞向他所向往的天空,从没有回顾和
反悔。在资产阶级看来,他是“疯狂的雪莱”,是“毒蛇”;十
九世纪英国批评家马太·安诺德有一句“名言”论及雪莱说:
雪莱是一个“美丽的然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
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①这就是某些评论家在最好的情况
下所能看到的一切了!喜爱黑暗的人对光明是盲目的,因此
安诺德认为雪莱的诗“缺乏内容”。可是,够了!让我们看看
雪莱是怎样成长为革命浪漫主义者的吧。
·2·雪莱抒情诗选
①今日的《剑桥英国文学简史》认为这句话未免美化了诗人,它说:“这是
并不十分符合事实的。在雪莱的一生中有很多不美丽、不无实际效果和
非尽天使般的作为。”这本文学史甚至说,拜伦、雪莱和济慈三诗人的早
亡,“仿佛是对明显的罪恶的判决”。
给年轻诗人的心灵以深刻启发的,首先约有三方面的影
响:一是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是阐述进步思想的书籍(政论
方面如威廉·葛德汶的《政治的正义》、托玛斯·潘恩的《人
权论》;哲学方面如洛克、休谟及斯宾诺沙的论著);而最后
和最有力的影响自然是诗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当
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及政治运动。
雪莱在中学和大学时期,对物理、化学和电学都抱有极
大的兴趣,并且在自己的住屋中堆满了仪器,进行了很多试
验。他认为自然科学会使人认识到自然界的秘密,帮助人成
为世界的主宰者,从而可以把人从“偏见”和奴役状态中解
放出来。虽然在离开学校后,他就不再接触实验科学了,但
对科学的爱好已经给他的推崇理性和对世界的唯物认识奠定
了基础。
诗人早年的政治见解固然部分地由阅读书籍而形成,但
更主要的是生活本身使他认识到英国的现实。这,我们可以
由他当时所写的书信中看出来。
离校不久,他到了凯斯维克,就是湖畔诗人华滋华斯在
那儿歌颂自然之美的地方。但雪莱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我看到了悲惨的景象。工人们处于饥寒中。我们的士兵被派
到诺廷汉去了……若果他们是为了去杀死当地任何一个饥民
的话,让上天诅咒他们吧。”他又写道:“在这凯斯维克,虽
然风景是可爱的,但人们却可憎。厂主们带着他们的污浊伸
进了这平静的山谷,以人的恶浊破坏了自然的美。来到这里
的大家族们,他们荒淫的奴仆也有助于使道德整个沦丧。凯
斯维克与其说是坎伯兰郡的一个村落,勿宁说更象伦敦的近
·3·雪莱抒情诗选
郊。河里常常发现被不幸的女工所扼杀的孩子。”不久之后,
他到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写道:“在这以前,我从没有
想到人间的悲惨可以达到如此地步。都柏林的穷人确实是最
不幸最悲惨的了。在他们那狭小的街上,仿佛有成千人在一
起蜷伏着——简直是一堆活人的垃圾。这种情景多么巨烈地
震动了我!”
雪莱在写过《无神论的必要》攻击宗教的权威以后,次
年(1812年)二月十二日便带着新婚妻子海瑞特和自己所写
的《告爱尔兰人民》小册子,到爱尔兰去鼓动当地的民族革
命。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实际革命工作,对他此
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告爱尔兰人民》里,他写
道:“人们侈言贫穷不是恶端,——他们定是没有身受,否则
就不会这样想的。”“被统治者应该过问政府的工作。”“战争
对你们的幸福和安全难道是必要的吗?穷人从国家的财富或
疆域的扩展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们从‘光荣’得不到什么,这
个字眼不过是政治家用来掩饰他们的野心或贪婪罢了……穷
人用自己的血、劳作、快乐和美德当作代价,来买这‘光
荣’和这财富。他们为了这魔鬼的事业而战死沙场。可悲的
是:下层人民所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不过为了使压迫
者更凶残地压迫他们而已。可悲的是,穷人必须把那使他们
全家免于饥寒的财物当作税款交出来,……许多丰衣足食无
所用心的人们在斥责改革;狠心的、或者无所用心的人们呵,
有多少人正在你们权衡利害时忍饥挨饿,有多少人正为了助
成你们的快乐而死去。”
这篇文告的煽动力是显然的,尤其可贵的是,它的立论
·4·雪莱抒情诗选
完全站在赤贫的无产阶级一方面。由于雪莱当时深受葛德汶
的政论的影响,这文告的结论还是主张“节制、冷静、仁慈
和自持能给你们带来美德,阅读、会谈和思索能给你们带来
智慧,等你们有了这些,你们就可以反抗暴君了”。
爱琳诺·马克思说得好,我们不能期望雪莱在他那时代
就完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复杂的过程及其后果。重要
的是,“他竟能看出这种关系并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来权衡
它。只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他称为社会主义者”。

雪莱很重视他的爱尔兰之行,他认为“不是最高贵的成
功,就是最光荣的殉道”在等待他。他把《告爱尔兰人民》的
小册子一面廉价在书肆出售,一面还亲自在都柏林以各种方
式散发它。他的妻子海瑞特曾在给希钦诺小姐的信中这样写
道:“我相信,你要是看到我们怎样散发小册子,你会大笑的。
我们把它从窗口投出去,又把它分发给从我们街上路过的人。
这样做时,真要把我笑死了,可是波西(即雪莱——译者)却
严肃得很,昨天他还把一本小册子放在一个妇人的袍兜里呢。
她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就走过去了。”除此而外,雪莱还把传
单放在用木塞塞好的玻璃瓶中,置于海上任其漂流,或者用
轻气球把它送往空中。
据当时报纸的记载,雪莱曾在都柏林的剧场中对爱尔兰
的贵族们发表演说,效果非常好,很激怒了一些顽固派。
从当时的客观情势以及雪莱所采取的行动方式来看,不
·5·雪莱抒情诗选
①见爱琳诺·马克思·艾维林及爱德华·艾维林合著的《雪莱——社会主
义者》。这里引文自俄文转译。
消说,他是不会成功的。他的行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和监视,
却侥幸没有被捕。他在一八一二年三月十八日写信给葛德汶
说:“我已经把……出售的小册子收回,准备离开都柏林了。
……我承认,我想组织无知的人民的计划是不合时宜的。……
我不想再对文盲宣讲了。我将期待着我不可能参与的事件的
发生,使自己成为因果中之因,而那个果将在我变为灰尘的
许多世代以后出现的……”
这时雪莱才不过二十岁,便具有如此天才的远见!我们
看到,他早年所形成的革命思想和对未来的坚强的信念,尽
其一生未曾改变,并且与日俱增地贯穿在他此后的一切诗作
中。他是一个热情而勇敢的革命家,但环境却不允许他在实
际的革命活动中有所发展。因此他才转向写诗,开始以诗为
武器,在思想上向私有制和反动派宣战。雪莱夫人在注释雪
莱早年诗作(1814—1815与)时,也有几句话提到这一点。她
说:“在这以前,他主要想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因此写了一些
文章向人民呼吁,号召人民争取自己的权利;可是现在,他
开始感到,行动的时机在英国还没有成熟,只好以笔作为工
具,来为较好的一日扫清道路了。”
诗人的这一决定是高贵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
由于放弃了实际活动和政治斗争,诗人的蓬勃精力和热情不
能朝革命最有力的方向去发挥,他的生活也无法和广大人民
的生活相结合,这就自然而然引起了他的忧郁和自我怜惜的
感情。这种感情在他此后的抒情诗中也屡见不鲜。
本集最早的七首诗,是诗人在爱尔兰之行前后写出的,鲜
明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革命思想。尽管这些诗是所谓“少
·6·雪莱抒情诗选
年之作”(Juvenilia),在艺术上尚不成熟,一般雪莱的选集都
不采用它们,可是,译者却觉得它们有特别可贵之处:和此
后诗人的作品比较起来,是不是特别有一种蓬勃的朝气,一
种未受锉折的天真呈现在这些崇高的诗思中,而是为后来的
一些作品所无的?关于这,我不敢武断;但至少,我们可以
从这些诗篇领会到诗人赴爱尔兰的革命行动,是被多么明朗
的热情和战斗的意识所推动着的!是的,这是一个革命青年
所写的诗!它的魅力似乎也正在这里。译过这些诗以后,再
看一八一四年的《诗章》及随后的一些作品,显然生活中的
失败和锉折已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诗人的心情了。从这时到一
八二二年为止,诗人还活了九年,这九年中他虽然主要地以
笔为武器,在思想上作战,但生活上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所
受的打击也很多。他的第一个妻子海瑞特不能理解他的精神
生活,而由于和葛德汶一家人的接近,他热烈地爱上了葛德
汶的长女玛丽,两人在一八一四年七月私奔到瑞士,但同年
九月因经济困难又回到英国。这一时期,雪莱为了躲避债主,
一度住到小客栈里去藏身。次年祖父死去,有一小部分遗产
归于他,经济情况才好转起来;但雪莱从未富有过,因为他
一旦稍有进款,便要慷慨地接济友人。一八一六年,由于社
会舆论的迫害,又鉴于国外生活比较低廉,他和玛丽再度去
到瑞士,并在日内瓦和拜伦结识起来。不久患乡思又回到英
国。就在这一年,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玛丽的妹妹范妮自
杀而死,人们传说是因为单恋雪莱的缘故;接着,诗人的前
妻海瑞特也投河自杀,遗下了雪莱的两个孩子,这成了涉讼
的对象。她的家人声称诗人没有教养子女的资格,而托利党
·7·雪莱抒情诗选
政府以雪莱是无神论者为借口,竟剥夺了雪莱抚养子女的权
利,把他们判给外人抚养了。诗人对此极为愤慨,便在一八
一八年三月全家移居意大利,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英国。一八
二二年七月八日,雪莱和友人威廉斯自斯培兹亚海港泛舟去
雷亨,中途遇风暴,溺死海中。
雪莱的一生是战斗的,但由于他是独自和反动势力斗争,
他的一生也是显得孤独的。他自己深刻地感到了这一点。在
一八一九年四月六日,他给友人写信说:“我想,除了五个人
以外,凡是知道或听说到我的人都把我看作是罪恶和堕落所
造成的稀世怪物了。”这样一种孤寂的、被敌意所包围的生活,
如前所说,自然要引起不健康的情绪,使诗人不断地想到死,
想到生活的虚妄和世事的无常了。因此,我们就看到象《无
常》、《咏死》、《往昔》、《招苦难》、《长逝的时流》、《秋》、
《时间》等一类诗。
①这是可以理解的:忧郁的心情是这样一
种战士有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事情还不止于此。由于精
神有了苦闷,自然要寻找解脱,于是雪莱在某些方面找到了
唯心主义的柏拉图哲学。当生活整个与自己为敌的时候,也
许唯心哲学是较容易找到的逋逃薮吧?这种说法,自然并不
是要追寻诗人自觉的意识过程。雪莱是严肃的思想家,他所
以推崇柏拉图哲学,自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例如:可以和
教会的宣道对抗);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诗
人引用在他诗中的一部分唯心哲学,也是很投合抑郁的心情
·8·雪莱抒情诗选
①自然,这些诗并不尽是消极的方面:当诗人感于世事的变迁时,他也看
到苦难只是暂时的,美好的一日必将到来。这也就提供了乐观的基础。
的。那哲学告诉人说,这世界的一切都是假象,另有一个更
真实的、理念或精神的世界,它是非物质性的,完美的,永
恒的,我们这个多变而不完美的物质世界就是它的投影。关
于这,柏拉图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人类大多数仿
佛是坐在地下岩洞中的囚徒,背对着火,火光把影子投射在
岩壁上,人们便把这影子当作现实的世界。只有少数人(哲
学家)转过身来,走上陡峭的石级,才能看到上面的阳光世
界,看到“真实”。因此,要获得真理,就要把“灵魂的眼睛
转过来”面对太阳,面对那个“真实的世界”。在柏拉图哲学
中,这“真实的世界”有时叫作“理念”、“精神”或者
“一”(与“多”相对)。
不难看到,雪莱的诗中有不少推理和形象是采自这种柏
拉图哲学的。举例说,《别揭开这画帷》这首十四行诗就明显
地把生活比作“画帷”和“幽深的穴中”的“幻相”。《颂
天》中把天比作“人的头脑的第一层”,认为还有更高的“欢
乐世界”在天外移行,如果能看到这个“世界”,那“天”就
“不过象是从梦乡把日午的反射瞭望”罢了。柏拉图认为在理
念中尚有至高的理念,这篇诗里正是反映了这一思想。《赞精
神的美》也是歌颂了柏拉图哲学的一种神秘经验。这虽是一
首充满了真实热情的诗,但却奇异地构制在形而上哲学的基
础上。在冷酷的、灰色的、扑灭了一切高贵行动的火焰的现
实中,谁能不缅怀于他曾有过的光辉的一刻,并期望那一刻
的再现呢?诗人正是把这样一种生活实感通过唯心哲学的探
索透露给我们。诗中所谓“精神的美”、“渺冥的灵气”、“美
底精灵”、“较高的世界”,实则都是一个东西,就是诗人所看
·9·雪莱抒情诗选
到的宇宙精神,就是“一”,万物由于充沛了它而发出光彩,
大地失去了它就变为暗淡。人们由于无知,用“精怪”“天
堂”等富于魅力的名称去称呼它。在初春,当诗人正在推究
生命的奥秘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与这种精神的融和,于是
狂喜地握紧两手。诗人在该诗结尾说,就是这种宇宙精神使
他知道克制自己的情欲并热爱全人类的,他希望能够长期充
沛它,因为它能给他带来人不再奴役人的希望。
由此看来,雪莱之所以接受柏拉图哲学,基本上还是出
于改造世界的意愿,出于求真的精神;他要追寻宇宙的秘密,
要掌握自然与人间一切现象的总规律,因为在他看来,只有
认清了这一规律,才能顺利进行改造世界的工作。斯宾塞的
泛神论也是沿着同一追求的途径化进了他的诗里。举例看,象
《爱底哲学》这样一首迷人的小诗,岂不是充满了这类哲学的
影子吗?
  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河水又汇入海中,
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
 一种甜蜜的感情;
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
 万物由于自然律
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何以你我却独异?
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10·雪莱抒情诗选
 波浪也相互拥抱;
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
 姊妹把弟兄轻蔑?
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月光在吻着海波:
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要是你不肯吻我?
这里既有泛神论,把“泉水”“轻风”“高山”“波浪”“阳
光”等都看做是有生命的东西,和人同样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物;又有柏拉图哲学关于灵魂的学说——就是,人的灵魂原
是两性具备的、完整的,进入肉体后即变为分裂的存在,因
此它永远追寻与它的另一半相结合;自然界也如此,“多”总
是企图向“一”汇合,所以泉水汇入河水,河水汇入大海。大
海和太阳都是“一”的象征,万物“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亦即融于普在的爱情、融于宇宙精神中。这首诗以对爱人劝
告的方式、以爱情的语言精炼地表现了诗人的一整套思想,确
可以说是把动人的感性形象和丰富的说理美妙地结合起来
了。
唯心哲学使诗人相信,人死后还有精神的存在,坟墓的
那边并不就是黑暗和空虚,而是更美好的真实;因为,现世
的缺陷和无常是不会被带到“那边”去的。这思想较明显地
表现在后期诗作如《阿童尼》里面。在那首诗的结尾,诗人
说,死去的阿童尼“没有死,也没有睡,他不过是从生之迷
梦中苏醒”,反而是活人迷于恶梦,象尸身一样在腐蚀着。这
·11·雪莱抒情诗选
思想,就其否定生存的积极意义一点来看,自然是诗人的薄
弱的一面。
我们可以说,唯心思想是诗人积郁的胸怀的必然产物;但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也是社会历史的一种产物,因为
在一定的科学水平限制下,诗人对世界还不能达到更完善的
解释。这给他的诗带来了不可否认的弱点,如某些诗和某些
片断在表现上的晦涩与朦胧即是。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说,它
带来的就全是弱点。因为,如前指出,它正是体现了诗人对
积极的世界观的一种追求;诗人从中所选取的,往往是符合
于他的乐观的信念的那一部分思想,如《爱底哲学》所表现
的就是如此。泛神论固然有其唯心的一面,但在一定的历史
时期也是一种进步思想。恩格斯说过,“泛神论是达到自由的、
人的观点的最后一步,”①似乎就正是这个意思。柏拉图哲学
相信人有一切崇高的性能,相信“理想国”,这不也恰好和诗
人改造世界的理想趋于一致吗?
但是,更重要的,我们还应看到诗人是十八世纪启蒙运
动和唯物主义的继承者。现实的感受比哲学的泛泛之论要强
烈得多;诗人生活在王权和教会的双重统治下,他要以诗来
对阶级压迫的种种罪恶现象作斗争,这就不可能不使他成为
一个唯物主义者。因此,我们看到,当诗人以坚决的革命者
的身份来讲话的时候,他的诗就饱含着清醒的现实感觉,他
的刻绘就中肯而有力,他的声音也成了广大人民的呼声。而
且,诗人越是为现实所激怒,他的洞彻一切的理性就越占上
·12·雪莱抒情诗选
①见恩格斯的《英国状况》,此处自俄文转译。
风,他的诗也就更清晰地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写于卡色
瑞统治期间》、《1819年的英国》、《给英国人民的歌》、《一只
新国歌》、《颂诗》、《自由颂》、《自由》和《“虐政”底假面
游行》等诗中所刻绘的现实,在今日看来仍然具有其惊人的
现实意义。资产阶级的批评家时常“惋惜”说,雪莱的诗把
事物描写得过于黑白分明了,失去了朦胧的诗意;但在我们
看来,诗人爱憎分明,他全力歌颂光明和未来,又全力痛斥
剥削、伪善和一切恶势力,这正是他的诗的真实的优点。谁
要是觉得雪莱只不过是一个天真的、不切实际的诗人而已,他
可以看看以上所举的诗是多么明确地掌握了现实和历史的辩
证发展!在卡色瑞统治期间,亦即反动势力看来最强大而稳
固的期间,诗人已经能看出自由底刽子手们是在走向坟墓了;
他能从“死亡”、“毁灭”、“罪恶”和“财富”的欢笑的筵席
上听到它们自我“毁掉!”的声音。他能看出资产阶级的“民
主”的虚伪性,说“议会”把“时间最坏的法令还不废除”。
他能看到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宗教和法律都是欺骗人民的,
是“害人的陷阱”。他断言“奴隶和暴君原是双生的仇敌”,因
为,他相信,只要奴隶不肯自居为奴隶,暴君也就不存在了。
他看到唯有“饥饿”和“苦辛”——亦即唯有无产者——才
是自由女神的侍奉者,而他劝告无产者不要为那“合伙的打
劫”(亦即由资本主义国家或国王们所挑起的战争)伸手支援,
“你们是自由底儿子,只为她而战”。诗人对人类的压迫者
“帝王”和精神的奴役者“教士”投以最深刻的憎恨:
  但愿自由人能把这名字:“帝王”,
·13·雪莱抒情诗选
 践踏为纤尘!不然,就写在土里,
好使这污渍在名誉之页上
 有如蛇蝎的足迹,将被风的呼吸
所抹去,被平沙从后面覆盖!①
对于教士,他说:
  哦,但愿智者能以他们的头脑
 照明这幽暗的世界的大厦,
使“教士”,这苍白的名字,退缩到
 地狱里:这才是它原来的家,——
它本是魔鬼渎神的一声嘲笑;
诗人对未来,对人的光明品质从没有丧失过信心。他相信,是
愚昧和欺骗使人民暂时尊奉了“压制”和“压制者”的,只
要一旦自由底概念从人的精神深处把“智慧”引来,人类就
会凭这“智慧”而获得解放。
在摘自长诗《希腊》的《“世界的伟大时代重又降临”》
一诗中,雪莱表现了他经常持有的思想,即世界的黄金时期
是在未来,而不在过去(和华滋华斯等消极浪漫主义者恰恰
相反);他相信,在未来,帝国和宗教都将成为“残梦的遗
迹”,财富和战争再也不致于蹂躏人类了。这是多么真实的预
·14·雪莱抒情诗选
①这些话不禁使我们想起诗人较早所写的《奥西曼德斯》那首讥刺“帝王
伟业”的杰作。
言呵!在《“虐政”底假面游行》一诗中,诗人完全站在工
人阶级的立场规定了“自由”的内容。什么是自由呢?对于
工人,自由就是面包,衣服,炉火,和享有一个快乐而整洁
的家庭;自由就是对富人的“一种克制”;自由就是公理,智
慧,和平;自由是爱情,它的明灯是科学、诗歌和思想。由
此看来,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雪莱就已完全明了“自由”不
能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有阶级性的;这一阶级的自由就意
味着另一阶级的不自由。同时,自由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也
必须有其物质基础,贫困的人们是谈不到自由的。因此,他
号召无产阶级说:
  起来吧,象睡醒的狮子,
你们多得无法制服;
赶快摇落你们的锁链,
象摇落睡时沾身的露——
你们人多:他们是少数。
显然,这一切都渗透着极为真实的思想,都是为社会历史的
不朽的灵感所照耀着的。所以恩格斯赞誉雪莱是“天才的预
言家”,实非偶然。
不过,在认识到这一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雪莱把他
在一八一二年表现在《告爱尔兰人民》中的改良主义思想还
是在某种形式下一直保留了下来。一八二一年所写的“伟
政”就有这一痕迹。诗人在诅咒了那些帮助帝王统治的奴仆
们以后,却劝他们要获取美德,要克服自己的情欲和意志。就
·15·雪莱抒情诗选
是在《“虐政”底假面游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所
号召的,也还是以仁义和智慧来对抗暴力,并非“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他告诉人民“只须插起双臂,以坚定的目光观看,
没有恐惧,更没有惊讶”,那么杀人者“就会羞愧地回到他们
自己的地方,而这屠杀所流的血将赧红地写在他们颊上”。在
今日看来,这想法未免过于天真了吧。当然,诗人领受了他
那一时代的教训,也许他有理由感觉暴力革命尚非其时。
在抒情诗的领域里,雪莱一直被公认是英国最伟大的抒
情诗人之一。优美而蓬勃的幻想、精力充沛的现实刻绘、浪
漫的感情、自然而浑圆的艺术、音乐及形象的美——这成为
诗人在旅居意大利时期所写的抒情诗篇的特点。《西风颂》可
以说是这类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它将永远是世界诗歌宝库
中的一颗明珠。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以西风为中心,准
确而有力地描绘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写出了树叶,流云,海
洋等如何在西风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却以此象征了
当时整个的现实:“枯死的落叶”岂不正是英国的反动势力?
它们是“黄的,黑的,灰的,红得象患肺痨,呵,重染疫疠
的一群”,它们虽然看来人多势众,但“有翼的种子”——亦
即不胫而走的革命思想——却暗藏在地下,只等春雷(春天
的喇叭)一响,就会将它的色与香充满人间了。为什么会如
此呢?这是因为那“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宇宙精神(用我们
的词语,应该说是历史规律)主宰着一切,使旧的事物必须
让位于新的,而西风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诗中还说:在南
国,虽然天气较暖,但地中海也能梦见古老的世界在波影里
抖颤,因为西风总归是要来的。因此,诗人请求西风把他振
·16·雪莱抒情诗选
奋起来,使他发出革命的歌唱: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象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这岂不正是诗人给自己一生留下的最正确的写照么?革命思
想的传播成了他毕生的使命。英国宪章派刊物在十九世纪中
叶就曾把雪莱的诗印发给广大的工人阶层阅读,从而促进了
英国的工人运动。
《给云雀》、《云》、《阿波罗礼赞》以及一些短歌及爱情诗
等都是杰出的作品。它们表现了生底喜悦,创造底喜悦,爱
情底喜悦。小小的云雀象征着与宇宙的创造力合一的诗人;这
表示诗人既能歌颂有破坏力的“西风”,也能全心向往于欢乐
底精灵“云雀”。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雪莱对自然及爱情
的描写的特点。雪莱喜欢描写自然,爱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或
精灵化(如西风、云雀),这是和他的哲学观点(泛神论)有
机地结合着的。无论是谈到自由、爱情、欢乐或悲伤,无论
是谈到什么哲学思想,他总是爱从自然景物说起,因为在他
看来,宇宙间的一切原是互通的。他把自然描写得符合于他
的思想和解释,但同时,他的自然刻绘也极富于科学精神,富
于现实主义特征,在观察的精确上甚至是惊人的。《云》就是
一个显著的例子;这首诗把云、雨、雷电、海洋和天空等自
然过程写得极为精细,同时也指出了宇宙有不断地变化和自
我苏生的能力。诗人把深刻的思想和精确的物象同时罗致起
来,使它们相互深入地渗透和发展,从而构成了一篇杰作。有
·17·雪莱抒情诗选
的批评家指出:在《西风颂》第三章,连那描写海底树林在
洋流变化之前先自动萎缩的现象,也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就
猜测诗人何以有机会观察到这一种自然现象。当然,如果我
们想到诗人曾经多么喜爱自然科学、多么充满着求真的精神
的话,这一点就不足为奇了。
一八二○年的《含羞草》是一篇较隐晦的诗,这里值得
一提。就表面看,它似乎只是一首描写园景的诗,并附带叙
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曾被认为是一篇“美丽的花园的历
史”)。故事是说:春季来到了,花园中各种美丽的花草都滋
生出来,象是未受亵渎的乐园;其中有一棵含羞草最感到快
乐(第一部)。这花园所以如此茂盛和美好,因为有一个柔情
的女郎在细心地培植它;她把它照料了一个夏季,而在秋季
来到之前,这女郎死去了(第二部)。于是,花园顿时变为丑
恶,美丽的花草都枯萎,一些毒草却蔓延起来。冬天来了,毒
草躲在地下;等春雨初降,毒草又复活起来,可是那棵含羞
草却僵死了(第三部)。在“结语”中,诗人用了一个形而上
学的概念自慰说:在这一切都是幻影的人生中,死亡又何足
悲?因为“死亡”本身也必是“一场空幻”;爱与美是不会死
去的,死去的只是感官而已。
这首诗是否整个是一个隐喻,其寓意又是什么,至今尚
不能明确起来。对有兴趣的读者,这里可以提供一种说法是:
女郎可能是那“美底精灵”或宇宙精神的化身,含羞草象征
诗人自己;诗人一度感到了自己充沛着爱与美的感应,那美
丽的花园便是他的精神世界。可是,人生中的“谬误、愚昧、
纷争”使他的想象底乐园枯萎了;尽管春天再来,那含羞草
·18·雪莱抒情诗选
已不再复活。女郎的死其实就是诗人心灵中完善的美感的消
失。
无论是否有这种寓意,这首诗却精确地描写了自然界的
花草树木,给诗人的精于观察自然提出了佐证。
爱情诗在雪莱的抒情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数量;大都带有
自传性质。总的说来,雪莱对爱情的看法充满了求解放的精
神。从前面所引的那首短诗《爱底哲学》就可以看出来,诗
人认为两性爱不过是弥漫在宇宙中的爱情的一部分,是自然
间的崇高精神的一种体现。男女的爱情应该扩展为人类的爱。
在《给——》一诗中,他把恋人的爱情作了一个比喻说:“这
有如飞蛾向往星天,暗夜想拥抱天明,怎能不让悲惨的尘寰
对遥远事物倾心?”由此可见,爱情和革命的憧憬(人类的
爱)是互通的。爱情不该是自私的、纯肉欲的、占有的,它
越是与别人共享,越是丰富了自身。雪莱在长诗《心之灵》中,
对资产阶级方式的爱情表示了充分的嫌恶;他要打破那种爱
情的局限性,因为他看到在私有制度下,爱情已蜕变为不自
然的夫妇关系,禁锢并损害了人的自由精神了。所以他主张
爱情不应局限在夫妇之间。为了这,在当时他是受了不少恶
意的指责的。
另一方面,雪莱也并不完全主张柏拉图主义的(纯精神
的)爱情,象一般人所易于误解的那样。在他的诗作中所表
现的爱情实则是人的最高贵而热炽的感情之一,既没有失去
其情欲的一面,也随时能升华并容纳更多的精神素质。在资
产阶级社会里,爱情既被贬到纯私有和肉欲的状态,因此诗
人才着重谈到它更高贵的、精神的一面,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19·雪莱抒情诗选
再反过来看,如果诗人只讲精神之爱,他的爱情诗是绝不会
那么热情动人的。
关于本集所选的几篇长诗,这里也想约略解释一下。《阿
拉斯特》是雪莱早年的一篇名诗,正是在他的革命活动失败
以后、他感到沮丧和孤独的时期写成的。这篇诗表现了他的
内省和自我批判。其中所描绘的“诗人”就是雪莱自己,但
又不是他自己,因为他已经看出来:如果一个敏感的青年人
尽只幻想美和高贵的事物而厌弃世界,而脱离了现实的斗争,
那他是只有死路一条的。“阿拉斯特”的名字原是由雪莱友人
皮考克提议给这首诗的,它象征邪恶的精灵,因为遁世的精
神必置人于死地。从积极的方面说,这首诗已然承认了这一
点;但是另一方面,诗人还不能完全克制自己,因此诗中还
有大量顾影自怜的感情。这首诗的写景(山谷,洞窟,河流,
树林)充满了朦胧气氛,既象征而又近于实绘。“带面幕的女
郎”似乎已是“精神之美”的化身了。第二篇《“虐政”底
假面游行》是一篇不朽的政治讽刺诗,充满了别林斯基所说
的“激情的烈火和高贵愤怒的雷鸣与电闪”。诗人为工人被屠
杀而控诉英国反动政府,他的愤慨竟达到了这种程度,他要
在诗中指名道姓地把反动派加以鞭挞才感到痛快。诗中彻底
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且更
足珍贵的是,它还明白宣示出当时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和纲
领。这首诗的艺术性在雪莱的作品中也是很突出的。他的某
些长诗所惯有的朦胧和神秘气氛消失了,全诗的表现简洁、有
力而明朗,实在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一篇杰作。《心之灵》是一
篇以爱情为主题的长诗,其中固然有不少哲理议论,但也充
·20·雪莱抒情诗选
满了真实的热情和对现世的幸福生活的憧憬。雪莱在信中提
到,这首诗“是我的生活与感情的理想化的历史……如果你
想知道我现在和过去是怎样的,它会告诉你一些什么。”由于
这篇诗的哲理、隐喻和自传性质,有些费解的地方由译者在
本诗中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释。《阿童尼》哀悼济慈之死,是一
篇纪念两诗人之间的情谊之作,特别值得珍视。连雪莱自己
也不隐讳这篇诗的神秘主义,他曾写信对友人说:“神秘主义
姑不置论,它在我的作品中是缺点最少的一篇;这样,我高
兴它可以无愧于我对可怜的济慈的悼念了。”又在另一处,他
说,这是“一篇高度完成的艺术作品,就结构而言,也许比
我所写的任何东西都强些。”的确,它是一篇结构紧严的哀歌,
但也许因此之故吧,它的哀悼情绪有失于工整之嫌。一般公
认,比较更动人的,倒是诗人刻绘自己、悲悯自己的那些段
落。本诗有些费解处,也由译者在正文中作了注解。
总括来说,从雪莱的全部抒情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真正乐观的思想家,因为雪莱相信:丑恶的现实是转瞬即逝
的;真、美、善将永远存在;人可以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人
的智慧和宇宙的意志和谐一致,世界的黄金时代必将到来。如
果说,拜伦的诗在很大程度上充满了宇宙的悲哀,雪莱的诗
却充满了宇宙的欢乐。即使在有些诗中,忧郁的情绪暂时主
宰了他,但他相信宇宙的动力胜过少数人所造成的悲伤与不
幸,世界终会转向光明,转向爱与美的精神。
雪莱的抒情诗也给我们刻绘了一个崇高的人的形象;在
生活中,诗人确也是一个最可爱、最无私而勤劳的人。拜伦
尽管和雪莱有很多意见上的分歧,但他却盛赞雪莱的为人。在
·21·雪莱抒情诗选
一八二二年三月,他写信给友人说:“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
人,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更能为别人而牺牲自己的财富和
感情。”和拜伦不同,雪莱具有平民的风度,他的生活的简朴,
他的舍己为人,待人厚、待己苛,都是为他的少数友人所熟
知的。他经常好学不倦,对希腊哲学和当代论著都有深湛的
研究。他是个严肃的社会思想家,而更难得的是,他力求言
行的一致。在那个时代的条件下,可以说他已尽力使自己具
有一个社会主义的人的品质了。
雪莱在世时,他的诗名远不及拜伦。他的每篇作品发表
后,所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漠视,就是反动评论家的诟辱。一
八二一年四月一日的《文学报》论到他的杰作诗剧《沈西》说:
“在我们这时代,由文化堕落和政治无神论所造成的丑恶现
象,可以说无过于这一悲剧的了……它仿佛是由恶魔写出来
取悦地狱中的魔鬼似的。”《阿拉斯特》发表后,一年内无人
理会,继则受到的诋毁是“疯狂”“语无伦次”“一片病呓”。
象《西风颂》《云》《给云雀》这些抒情诗中的珠玉,尽管发
表了,却没有人注意,在雪莱生前只有一个评论家对《西风
颂》和《给云雀》讲过几句赞誉的话。《云》则被认为是“比
糟粕更坏的胡言乱语”的“典范”。《阿童尼》所得到的评语
是更恶劣的。

①还是在《文学报》(1821年12月7日)上,一个评论家写道:“这篇诗是
鄙陋的!它不过集合了一堆浮夸的词句,毫无层次、和谐、意义;只能
算学童作业簿上的糟粕罢了……所幸的是,这篇恶劣而极端无聊的东西
不可能在英国有什么市场。”
雪莱是一个坚强的诗人,能长期对这一连串的冷漠和攻
击无动于衷。不过,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这种残酷的处境
起了作用。他有些心情灰懒,这使得他很少执笔了;尽管有
一些腹稿和写作计划,但不是没有写完,就是完全没有写。只
有当情况特别使他激动时(如济慈的死和希腊革命),他才能
将较长的诗一气呵成。同时,他对自己的生命表现了异常的
漠视,因此才有泛舟溺死的事件的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他遭
受打击的影响。因此,我们今天更该如何珍视诗人所留下的
这份遗产!译者能力有限,这一份译介只能算是初步工作,希
望读者和专家多多指正。
查良铮

本资源下载请点击下载地址
如果本资源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QQ邮箱:6167555@qq.com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声明:如果本站发布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