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到目录 |
教材知识全解
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砑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日忠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227-263)。书,书信。《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中心意旨
本文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
表达技巧
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文章开头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接着先从“静”的角度进行正面论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又从“躁”的角度进行反
面论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最后劝诫惜时,希望有所为。
重点难点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贪图丰厚的
物质享受而分心劳力。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惜时学习修身。
返回到目录 |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旷野小站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你可能也喜欢
- ♥ 2008-2022年数学中考真题(地区卷 共1601份汇总)(含答案解析)(doc格式下载)[s1748]04/29
- ♥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乙卷)(原卷版+解析版)(doc格式下载)[s2070]03/30
- ♥ 初中数学解题36术之23、巧用形如(x+1/x)式(解题秘籍+应用举例+跟踪练习)09/21
- ♥ 大学英语六级模拟试卷下载【版本二】(试题+听力+答案解析)[s1163]07/27
- ♥ 2005-2019年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合集 PDF格式下载)[s688]10/22
- ♥ 2015-2022年宁夏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合集(含答案)(doc格式下载)[s833]09/16